Search

<找自己>

今天看到一個讓我覺得有趣的文章標題,「一定要離家很遠,才有辦法找到...

  • Share this:

<找自己>

今天看到一個讓我覺得有趣的文章標題,「一定要離家很遠,才有辦法找到自己嗎?」

我覺得這問題很有意思,即使是拿來問我自己,大概不同的階段我也會給出完全不一樣的答案。

二十歲的時候我開始寫blog,每次遠行,我就會一定會拋下一句說「我要去找自己了!掰掰!等我回來!」

當時的我每次出門就會有一籮筐的領悟,一個人認路的時候要很聚精會神,路上的一草一木路人的一個反應都特別醒目。去了一趟遠方,除了將一些非日常的風景收近眼底外,還彷彿一個家中沒有鏡子的人,出了門才終於看到自己。

「原來我是這樣的哦?!」

「原來一個人也蠻好的,孤單的感覺也挺好的。」

「原來這裡的人生活步調的是這樣的啊!」

「下雨天原來人們會有完全不一樣的行動,真有趣!」

現在再回頭來檢視二十歲當時的發現,覺得其實蠻弔詭的。在我一直生活的地方,為什麼我就沒有感受到一個人的美好?沒有去關心大家的生活步調?下雨天也不會特別觀察。我如此缺乏想像力,必須要靠外在的具象來給我詳細說明。

好像我在原地生活就被蒙上了眼睛,就只是靠著直覺和習慣在移動身體。但是一到了遠方,就好像被裝上了天線,隨時敏銳的接受各種訊息。

回到家以後,覺得自己好像哪邊跟以前不一樣了。

通常不是因為長了什麼知識不一樣了,或是我在哪個不知名的地方撿到什麼碎片,把自己拼湊得不一樣了。或是刻了什麼螢光色的刺青,走進黑暗就會發光了。

而是我發現原來我其實可以活得我以為的自己不一樣。

離開原有的習慣,拿下眼前的布條,才發現原來自己可以活得超乎自己的想像。

而原來過去,我的樣貌與存在定義,一直都只是我的想像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自從肺炎疫情開始後我們家真的宅成山頂洞人般,依照二十歲時我的「找自己」理論來比喻的話,我簡直要看不見自己了。

然而,就因為再次反問自己「一定要離家很遠,才有辦法找自己嗎」這問題。我無法否認過去的自己是這麼做,現在卻可以宅在一個很小的房子裡面找自己。

還找個不停。

自從豆在幼稚園發生情緒發言事件後,我就開始找自己。養小孩之後我才發現不管怎麼從小孩身上推理,最關鍵的線索都在自己身上。

這件事也很難說明,我正在看朋友推薦我的覺醒父母/覺醒家庭系列找靈感。不是說你的什麼壞基因壞行為拓印到小孩身上,讓他變成一個trouble maker(現在回想起來,小時候的我才是惱人的麻煩精吧XD老師媽媽sorry!)

而且你帶著你對「他該有的樣子」的成見,與他「原本的樣子」產生了碰撞與衝突,而產生了癥結點。

想一想這的確是不公平的,你自己那麼積極在找自己,卻不讓別人也放手去找他自己,急忙地要幫他規劃好路線,跟他說選A路會比較安全喔,B路充滿危險喔,C路很容易被討厭喔blah blah...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昨天吃晚飯時,跟枝豆討論這個問題。

「你覺得喔!我們該怎麼樣在不過度干涉又可以保護他的狀況下,讓小孩去找自己呀?」

「枝豆抬起頭,很有自信的跟我說。」

「相信他!」

「相信未來的他,就會是最好的他的樣子。我覺得相信就是送給他的,最好的禮物!」

枝豆說每天他送豆豆去上課時,不是叮囑他不要跟同學吵架,不要惹老師生氣,吃飯不要把食物掉得滿地。而是跟他說

「爸爸相信你!再見!」

他說那份相信肯定會讓豆豆自己有機會去思考和體驗,從每一件他人生的小事中發現他自己想要的樣子。

我也從反射性地皺眉頭想吼叫中拿下了遮蔽眼睛的布條,原來我是個一直忘記照鏡子的媽媽,原來激怒我的人大部分的時候都是我自己。

小學時候我上課想偷喝飲料,就在木桌挖了一個洞好伸出吸管。不想上數學課時就裝了一整罐小青蛙偷偷在課堂中放生他們。以前我覺得自己天才又有創意,現在卻深怕小孩造反找麻煩,我氣的大概是那個失去幽默感,無法忠自己的我自己吧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所以我來下個結論,其實只要想找自己,隨時都可以。

不管是不是離開,其實看場電影看本書也可以(許多人都會說那些故事讓人觸動的地方,其實都是因為看見自己)。

拿下對自己的成見布條,或給自己一面鏡子,或只是靜下心來問問自己,就可以。

pic以前我夢想著要帶豆進去漂亮的咖啡店安靜喝咖啡,現在改成尋找這種露天咖啡店,我們騎腳踏車或滑板車去都可以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曾任尖端出版社choc、popteen雜誌編輯。 2007年前往倫敦流浪。 念書兩年後 在英國無印良品工作。 2011結婚來日 目前東京在住第六年。 最使我著迷的有 咖啡店,雜貨店,和書店,還有無止盡的散步。 不過…...最喜歡最喜歡的事情 還是寫字。 <經歷> London *Marie Claire美麗佳人雜誌倫敦特約編輯 *Brand名牌誌倫敦特約編輯 *Choc恰女生雜誌 A小姐倫敦專欄 Tokyo *Shopping Design設計採買誌東京特約編輯 *La Vie設計美學家東京特約編輯 *Ami艾美誌明太子小姐專欄 *Mina米娜時尚國際中文版明太子小姐專欄 *Fashion 365網站明太子小姐專欄 *日本東方新報明太子小姐專欄 *WAttention雜誌編輯/翻譯 *食尚玩家雜誌/撰稿 *姐妹淘網站/明太子小姐專欄 *GQ BUSINESS雜誌/撰稿 *GQ TW雜誌/撰稿 *VOGUE TW 雜誌/撰稿 *minimal jp 新聞稿撰寫 *Japanlist撰稿 Hong Kong *新假期周刊專欄 China *Sk-II微刊及App內容製作(中國地區) *P&G OLAY東京記者會活動合作
東京在住10年目。
View all posts